1、起初,許多國內公眾號推送有關 web3 的文章,介紹工廠工人轉向 web3 的趨勢。我對這個領域是否真的有如此廣泛的興趣,還是媒體和資本之間的合作努力試圖從加密貨幣中快速獲利表示懷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三位在工廠工作的朋友找上我,詢問他們如何能參與 web3—— 一組從澳大利亞和美國回來,另一組則留在國內,但兩組在畢業後都進入了大公司。這讓我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對 web3 感興趣,包括國內數字資產的熱銷和大型企業的進入。因此,我開始與熟悉相關領域的朋友互動和學習,以了解背後的原因。隨著 web3 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我開始關注。
2、我之前對 web3 的理解是它正在蓬勃發展,顯示出大量的應用,創造了巨大的價值,因此引起了很多關注。然而,隨著我對 web3 知識的加深,我意識到它實際上正在快速增長,生態系統仍然相當空白。在 web3 和區塊鏈的領域中,存在激烈的競爭以爭奪主導地位。我的 CMU 博士兄弟曾分享,由於存在太多鏈,難以出現殺手級應用。隨著進一步的發展,一些優秀的鏈可能會脫穎而出,構建更完整的生態系統,未來出現許多優秀的應用。目前,大多數 web3 應用是傳統的 web2 應用與 web3 元素相結合。例如,https://gitcoin.co/ 是一個整合 GitHUB 元素的 web3 應用,而 https://twitterscan.com/ 則分析鏈上的數據,為 web3 投資者和投機者提供新項目的見解。資本對 web3 的接受度目前相對較高;由引人入勝的故事支持的良好工具通常會吸引投資者的興趣。此外,如果項目擁有良好的社區維護,並能維持合理的活動水平,如 DAO,那麼它們也會吸引大量投資者的關注。
3、團隊創始人分享了他對 Web3 的看法,表示可以大致將人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對 Web3 一無所知且不想學習的追隨者,他們盲目跟隨他人,可能成為項目的傀儡,風險較高。第二類是以商業為導向的人,通常在釋放各種項目(如 gamefi 和 nft)中擔任運營者,從中獲利。第三類是真正致力於 Web3 理想的人,這類人很少。他們通常擁有財富自由、熱愛技術、理想主義等,專注於構建 Web3 生態系統和創造有價值的事物。儘管他們的商業利益可能不會立即顯現,但他們是真正的建設者。目前,第一類和第二類人比較常見,而第三類仍在積累經驗,因為 Web3 基礎設施尚未完成。因此,目前的泡沫是巨大的。他還指出,外國不一定比中國更好,也沒有比國內更清晰的月亮。國內和海外項目處於相似的階段,允許無限制的探索;每個人都不確定這個過程將引導我們到哪裡。
4、在我們討論 web3 應用時,一位朋友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好的 web3 應用不應該只是為少數人慶祝,而應該惠及每個人。當我們用這個標準來看周圍時,許多項目似乎只受到少數人(如數字藝術收藏品)的慶祝。現在,通過與博物館的合作,網上有許多數字藝術收藏品可供選擇。這些平台出售數百或數千件數字藝術,讓一些人質疑當這些物品如此容易售罄時,人們是否真的喜歡藝術或定期參觀博物館。最終,總會有時候有人必須問:“當最後一個人購買所有代幣時會發生什麼?是什麼讓它持續下去?”
許多 GameFi 項目也遵循這種持續創造代幣而沒有實質內容的模式。人們投資是因為它承諾回報,而不是實際創造的價值。當整個平台崩潰時,這會造成問題,讓用戶不知如何在未來避免損失。在當今市場信心低迷的情況下,web3、區塊鏈和其他技術吸引了許多人。然而,大型科技公司內部的機會也面臨嚴重的內部動盪,導致頂尖人才和資本無法找到新的方向,使 web3 在全球範圍內變得吸引人。每個人都關注他們是否會錯過這一代互聯網。因此,許多人急於購買、投資和加入,進一步促進了豐富的泡沫。機會總是伴隨著風險,但有時過多的風險可能更好避免。根據孔子的說法,智者不會在風險環境下尋求機會。最後,歡迎討論和學習區塊鏈的方向。